【故事简介】
一名中国女子,只因一面之缘,于1939年3月的某天爱上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。此后漫漫一生,为了追寻这份不寻常的爱情,她历经磨难,遭遇万千离奇的故事,最终在1983年的8月25日在日内瓦见到了博尔赫斯,并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。那时,她已69岁,而博尔赫斯更是84岁高龄。仅仅3年之后,博尔赫斯阖然长逝,她再一次陷入到了无边无际的孤独以及对于爱情的冥想当中。为了纪念自己的爱情,也为了让自己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,她从此花了19年的时间,写下了这个文本。
【人物谱系】
博尔赫斯:生于1899年,卒于1983年。阿根廷小说家、诗人、兼学者。曾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20年,还做过18年的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。晚年失明,仍以口述进行创作。以其丰富的叙事手法构筑了其独有的迷宫式小说世界而闻名于世。
胡娜:我祖母,这份手稿的作者。生于1914年,卒于2005年。1939年遇到前来中国上海访问的博尔赫斯,并且爱上了他。1983年8月因短篇小说《爱上博尔赫斯》获得福门托奖,去内日瓦接受颁奖时再次遇到博尔赫斯,并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。
玛丽亚.儿玉:日裔阿根廷人,曾为博尔赫斯高级文学研习班的一名研究生,1976年嫁给博尔赫斯,1983年1月与之离婚。其短篇小说《小人》曾获福门托短篇小说类二等奖,之后便从此辍笔。
余杰:余准的父亲。我的曾祖父。其父余泰参加过辛亥革命,追随孙中山在日本期间,与一日本女子结婚并生下了余杰。如果追根溯源,他的真姓应该性丁。
余准:我祖父,前半生是一个大学里的教授,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。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,参加国民党军队,投身抗日战争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,追随蒋介石去往台湾。后半身为台湾的民主事业贡献颇多,曾在蒋经国的白色恐怖统治下,保护过民进党早期的建党成员,亲口称赞陈水扁为“台湾之子”。
方君:我祖母在上海图书馆的同事,广州人。因杀人逃到上海,参加了共产党,以上海图书馆里的工作为掩护,秘密从事一些情报工作,为新中国的成立曾立下赫赫战功。文化大革命期间死于红卫兵之手。唯一知道我祖母爱上博尔赫斯秘密的人。
李秋水:方君的妻子,与其丈夫一同死于文革期间红卫兵的批斗。其余的身世不祥。
丁小八:我的父亲。我祖母胡娜和我祖父余准的儿子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开始经商,成为中国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中间的一个。1980年的天安门阅兵式上,打出了“小平你好”的横幅。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后,其事业曾一度蒸蒸日上,与1996年达到巅峰。1997年在朱镕基整顿过热经济的大潮下,破产,随即自杀。
方红书:方君和李秋水的女儿。曾在文革中遭到红卫兵的轮奸。后嫁给丁小八,成为我的母亲。研究希伯来文的专家,自视平生最大的骄傲却是解读了《沙之书》。(详情请参看手稿)
邓丽:余准在美国养病期间的生活秘书,回台湾后和余准正式结婚。并生有一子一女。目前尚在人世。
余小石:余准和邓丽的长女。目前是海协会的总干事。
余小正:余准和邓丽的次子。目前是海基会的秘书长。
丁巴达吉:我。这份手稿的发现者以及抄录者。目前在西藏拉萨的八角街开一家名叫“阿莱夫”的酒吧。整日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。目前正准备写一部叫做《拉萨朝七晚八》的短篇小说集。
乌尔里卡:我的老婆,藏族。生于1980年,典型的80后。曾创办两家知名网站youtube以及twitter,目前已与其脱离关系,在某大学教书。